|
觀眾欣賞居廉作品《百花圖》時,可透過設於旁邊的互動裝置認識畫中花卉,及尋找其中十種可在香港看到的花,展開拾香之旅。
|
|
圖示趙浩公、盧觀海、溫其球等十二位傳統廣東畫家為慶賀好友鄧爾雅壽辰所繪的《賀鄧爾雅五十大壽冊》。 |
香港藝術館(六月十一日)起舉行「南嶺之南──館藏廣東繪畫選」展覽,精選逾八十組由明末清初至二十世紀的廣東繪畫作品,縱觀嶺南地區的繪畫傳承和發展。展覽探討廣東畫家群體如何在世代更迭浪潮下,以作品演繹傳統與創新,回應外來與本土的思想碰撞,共同促成中國畫的現代轉型,並對香港的早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。
|
圖示蘇六朋的作品《羅浮山市圖》。 |
|
圖示姚禮脩及李研山的作品《山水》。 |
「嶺南」在地理上是指南嶺山脈以南,而藝術史冊所載的「嶺南」卻多被視為中國南方的藝術文脈代表,當中位於「南嶺之南」的廣東地區更是中國近代繪畫的藝術搖籃。近百年來,廣東畫壇名家輩出,風格迭現,成為從北方傳統繪畫主流根幹中萌發的一株新枝。
|
圖示胡藻斌作品《義無反顧》。 |
|
圖示高劍父作品《烏賊》。 |
香港藝術館於此次展覽,展出館藏中多位廣東繪畫大師的代表作。清代的黎簡、謝蘭生、蘇六朋等,將具本地特色的嶺南風光入畫;「隔山派」的居巢、居廉以撞水、撞粉法繪畫花鳥草蟲;以高劍父、高奇峰、陳樹人為首的「嶺南畫派」提倡折衷中西,融會古今;傳統派畫家溫其球、趙浩公、潘龢等人亦組成「國畫研究會」維護傳統,保存國粹;至近代黃般若、鄧芬、趙少昂、何漆園、呂壽琨等陸續流寓香江,延續粵畫脈絡。香港獨特的文化環境為一眾廣東畫家提供長足的發展空間,使新舊思潮在這片「南中之南」的土地上並駕齊驅,寫下香港早期繪畫史上承先啓後的一章。
|
圖示陳樹人作品《嶺南春色》。 |
|
圖示黃般若描繪一九五三年石硤尾大火的作品《木屋之火》。 |
展覽亦加入了多媒體藝術元素,期望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。在展覽廳入口處設置了一個沉浸式投影空間,播放由香港藝術家成博民設計的動畫場景。動畫融入廣東繪畫展品的影像,讓觀眾猶如置身畫內世界,感受廣東畫家筆下的浩瀚山河、小橋流水,一起穿越百年藝術長河。
|
圖示何漆園描繪赤柱鶴咀的作品《鶴咀幽岩》。 |
|
動畫融入展品中的浩瀚山河、小橋流水等影像,讓觀眾彷彿置身畫內的山水景致之中,一起穿越百年藝術長河。 |
展覽將由今日起至十一月三日,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舉行。根據《預防及控制疾病(規定及指示)(業務及處所)規例》(第599F章)的規定,使用者在進入博物館前必須利用手機掃描「安心出行」二維碼,或登記姓名、聯絡電話和到訪的日期及時間,以便在出現確診個案時進行接觸者追蹤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呼籲參觀人士在到場前預先下載「安心出行」流動應用程式,並在進館前掃描「安心出行」二維碼。如選擇到場登記個人資料,由於登記程序需時,請預早到達,以免延誤參觀時間。
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,館方限制館內人數,所有進入博物館的人士進場前須使用酒精搓手液和接受體溫檢測,並須佩戴自備的口罩。十二歲以下兒童必須在成人陪同下才可進入博物館和展覽設施。有關展覽詳情及入場安排,請瀏覽網頁
hk.art.museum/zh_TW/web/ma/exhibitions-and-events/art-of-the-south-nanling.ht ml或致電二七二一 ○一一六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