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家燕自幼獲父母悉心栽培,學習粵劇、北派武打和京劇,其才華獲製片賞識,力邀她參演電影,開展了燦爛的銀色旅途。她演出百多套電影,涉獵不同片種和角色。
黎小田年幼便加入娛樂圈。在國語片時期的他,多飾演乖巧的小孩;及後投身粵語片界,則以一系列頑童角色打響名堂。黎小田至十七歲時共演出三十多部電影;淡出影壇後,他在音樂界拓展所長,成為香港殿堂級流行音樂教父。
圖示《狗咬狗骨》(1978)劇照。 |
圖示《七兒八女九狀詞》(1960)劇照。 |
薛家燕在銀幕處女作《七兒八女九狀詞》(1960)中,飾演余麗珍與羅劍郎十五名兒女之一,甫出場已憑精靈的眼神和豐富的表情搶盡鏡頭。
《兔女郎》(1967)中的薛家燕家貧且沒有受過教育,但冰雪聰明,吸引了富家子呂奇的注意。
《奪命刀》(1968)講述曾江的寶刀被反派石堅搶去。後來,曾結識了石的女兒薛家燕,竟發現二人原來是兄妹。該武俠片的劇情離奇曲折,加上以伊士曼七彩拍攝和富大量實景,增添了電影的可觀性。
圖示《花樣的年華》(1968)劇照。 |
在《花樣的年華》(1968),蕭芳芳不甘被父親許配給呂奇,遂連同三位密友戲弄未婚夫及其妹妹薛家燕。五位女角更在片首組成女子樂隊,彈奏電子結他唱流行曲,於當年屬非常前衞。
《飛女正傳》(1969)由薛家燕飾演被判入女童院的未婚媽媽。她氣場強大,說起粗魯庸俗的對白時,盡展叛逆難馴的一面,與一貫甜姐兒的形象截然不同。
《總有一天捉到你》(1970)中,薛家燕無辜捲入珠寶劫案,其姊陳寶珠奮身營救。電影雖是懸疑偵探片,但罕有地含大量歌舞場面;當中薛家燕的舞姿尤其青春生動。
圖示《姑娘十八一朵花》(1966)劇照。 |
《姑娘十八一朵花》(1966)寫呂奇和陳寶珠的愛情充滿暗湧;呂的妹妹薛家燕則從中獻計,令有情人終成眷屬。片中薛的角色如童話中的小仙女,處處討人歡喜。
《彩色青春》(修復版)(1966)為蕭芳芳與陳寶珠唯一合演的彩色青春歌舞片。薛家燕演的刁蠻妹妹因誤交「飛仔」男友而付出沉重代價,幸得其姊開導才覺悟前非。
在家庭倫理片《一年之計》(1955),年僅約九歲的黎小田透過眼神演活一個默默承受委屈的乖小孩;其戲分不多,卻是帶動故事走向溫暖結局的要角。
《我是一個女人》(1955)由紅線女飾演慈母,蕭芳芳和黎小田演一對討人歡喜的小姐弟。片中紅線女以國語演唱多首時代曲,風采動人。
圖示《神童捉賊記》(1958)劇照。 |
黎小田在首部擔正主角的《神童捉賊記》(1958)全面發揮演技。他把擦鞋童一角的百厭、世故、機智和勇敢演得自然。
《神童歷險記》(1961)延續了《神童捉賊記》的特色,並由原班人馬再度合作。黎小田是次演謝賢的弟弟,因撞破了一宗綁架案,與匪徒鬥智鬥力。
《人倫》(1959)中,黎小田演的孩童常到姚家的憩園偷採茶花,因而與姚太建立了友誼。黎小田與一眾資深演員白燕、吳楚帆、張活游等同場對戲均沒有怯場。
在《秋風秋雨》(1962),黎小田的父親無辜入獄,母親又病重,可是他不懂世事艱難,既常常闖禍,又不照顧妹妹;但他的孩子氣卻為電影沉鬱的格調帶來一點輕鬆的調劑。
圖示《金玉滿堂》(1963)劇照。 |
《金玉滿堂》(1963)講述曾家的命運受制於腐朽專制的思想。曾家老爺因循守舊,以致家道中落;其子迫於父命,與兩情相悅的表妹分開。而黎小田演的孫兒為了給病重的祖父沖喜,在十五歲時被安排娶妻。
圖示《可憐天下父母心》(1960)劇照。 |
粵語片經典作《可憐天下父母心》(1960)寫實地刻畫六十年代香港小家庭在絕境中掙扎的生活。當中四位童星黎小田、梁俊密、王愛明及馮寶寶精彩的演出,觸動人心、賺人熱淚。
《秋風秋雨》為國語;《一年之計》及《我是一個女人》為粵語配音;其餘影片均為粵語。除《總有一天捉到你》設中、英文字幕,其餘影片不設字幕。
門票三十元,現於城市售票網(www.urbtix.hk)發售;信用卡電話購票請致電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。查詢節目詳情,請致電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瀏覽www.filmarchive.gov.hk/zh_TW/web/hkfa/pe-event-2021-nam.html。
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,請留意有關放映場地、入場及座位的最新服務安排。詳情請致電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或瀏覽www.filmarchive.gov.hk/zh_TW/web/hkfa/home.html。